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交通运输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各种交通设施日益增加,隧道交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资料表明,世界隧道约有1400多个。我国西北地区高山纵横,穿山越岭的铁路、公路隧道点多线长,如宝中铁路(宝鸡至宁夏中卫)要经过几十个隧道;公路312国道的六盘山隧道,在交通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隧道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扑救困难,损失危害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隧道火灾的预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火灾危害与特点
隧道内由于道路比较狭窄,情况复杂,常常因车辆互相撞击、货车上的货物遇明火发生燃烧或自燃、汽车电气线路短路起火和货物列车(尤其是油罐车)颠簸引起火灾,由此所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如1976年3月8日,上海打浦路隧道大客车油箱与地面露出的钢筋相撞漏油起火,烧死5人,重伤2人,经济损失约5万元;1979年7月11日,日本坂隧道4辆卡车与2辆轿车连续撞击,使轿车的油箱破裂起火,174辆车全毁,死亡7人,伤2人,隧道内千余M顶部崩落;1987年8月23日至8月31日,陇海铁路的兰州十里山2号隧道铁轨发生故障,油罐车因颠覆相继爆炸起火,烧毁车皮23辆,隧道损裂179。4m,损坏铁轨763m、枕木918节,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使该段铁路完全中断201个h,300多名旅客受阻。
隧道火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烟雾大,温度高。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空间小,隧道基本处于密闭状态,烟雾难以排出,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热气流迅速充满空间。如日本坂隧道火灾温度高达600℃以上,将隧道的1000M的天花板烧毁崩落。
(二)易爆炸,燃烧快。隧道内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火灾,都因高温积热不散、辐射热强,多数会造成汽车油箱爆炸。如果是油罐列车高速行驶中遇铁轨故障而紧急制动,会造成前后油罐互相撞击而燃烧爆炸。同时,油罐被撞破或在火灾中爆破,油火顺铁路两侧排洪沟流淌,火球由洞内向外喷出,不仅燃烧面积迅速扩大,而且还会引起周围火灾。兰州十里山2号隧道油罐列车火灾,周围燃烧面积达1400M。
(三)疏散难,伤亡大。隧道火灾容易将照明系统破坏,加之隧道横断面小,道路狭窄,不仅人员疏散困难,而且车辆前后相接,车辆之间的火灾蔓延比较快,要疏散车辆或物资更加困难。这样必然会造成货车上大量物资财产的被焚毁和客车上严重的人员伤亡。如美国纽约的“荷兰”隧道二硫化碳引起爆炸,受伤66人。
(四)环境复杂,难以扑救。多数隧道地处高山峡谷之中,交通不便,巷道狭长,没有成型的消防通道和停车场,消防员由于进攻道路缺乏,很难靠近火源打击火势中心。如果火灾发生在隧道中心,从隧道口到火灾现场至少也有一定的距离,若缺乏照明扑救更困难。另一方面,隧道一般远离水源,没有固定的消防给水管网或消防水池、河流、水库等自然水源较少,既没有足够的水源保障,也没有可靠的取水设施,给火灾扑救带来一定困难。
二、防火设计与消防管理
在目前我国还没有隧道防火设计规范时,应参照其他有关技术规范,借鉴国外经验,科学、合理地进行防火设计。
(一)耐火等级。隧道顶部的耐火极限应达到1。5—2h。对混凝土结构的顶部进行防火喷涂,喷涂厚度达到2—3mm。为防止火灾时将电缆破坏,墙面表面层采用铝合金板或搪瓷钢板,中间用硅酸铝为填料,最内层用石棉板,使墙内的耐火极限保证电缆温度在1。5h内温度不大于100℃。排风道应选用光滑的非燃烧材料,灯具、电话箱和灭火箱等采用非燃烧材料,电缆线应采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应用不燃材料穿管保护。
(二)防火分隔。根据不同情况将较长的隧道,采用水喷淋系统(北方寒冷地区采用干湿系统)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分区。风井与隧道之间相通的门做成甲级防火门,门的开启方向为风井内开向隧道。电缆隧道用石棉板、硅酸钙板等材料横向隔断,耐火极限为1。5h左右,隔断间距为100m。
(三)报警设施。山岭公路隧道有条件时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拱顶中每隔4—5m设一个感温探测器。隧道内每200m处设一部紧急电话,距地面1。5m处每4m设手动报警按纽一个。在隧道入口处设可变显示板,若设计速度80km/h的公路,设在距洞口100m处;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公路,可设在距洞口150m处,也可设在靠近洞口处。隧道内显示板,应安装在驾驶员容易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