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五类矿井”安全生产自检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兵煤安监发〔2012〕23号文件《关于开展“五类矿井”安全生产“一矿一策”专家会诊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对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黄山煤矿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火灾危害、顶板管理等地质条件开展专家会诊工作顺利进行,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黄山煤矿开展“五类矿井”安全生产自检工作,现将安全生产自检情况作如下报告:
第一章
为认真贯彻落实兵煤安监发〔2012〕23号文件《关于开展“五类矿井”安全生产“一矿一策”专家会诊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对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黄山煤矿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火灾危害、顶板管理等地质条件开展专家会诊工作顺利进行,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黄山煤矿开展“五类矿井”安全生产自检工作,现将安全生产自检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为了便于“五类矿井”专家会诊工作的开展和协调,公司成立“五类矿井”安全生产自检、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侯铁军 许三姓
副组长:李丁夫 关建国 崔景民 赵云锋
成 员:刘如明 苟战荣 高向东 陈 朝 谭成殿 徐玉喜
刘红英 卢进京
1、领导组的主要职责:
(1)统一组织、部署本次“五类矿井”专家会诊工作的开展。
(2)协调会诊期间的各类事项。
2、职责分工:
(1)资料收集(7月6日-7月9日),7月9日前所有资料全部汇总通风部:企管部负责矿井基本情况资料的收集;安检部负责近三年的安全生产状况、安全机构管理、安全投入、质量标准化资料的收集整理;生产部负责开拓开采、顶板管理、水害治理资料的收集整理;通风部负责通风系统、瓦斯治理、防灭火资料的收集整理;调度室负责监测监控系统资料的收集整理;机电部负责机电运输资料的收集整理;财务部协助安检部收集整理安全投入资料;
(2)小组副总师以上人员负责对大黄山煤矿进行自评并对安全生产自检自评报告质量把关。
(3)综合办负责专家组生活服务后勤保障及相关工作。
(4)安全副总、生产副总、机电副总、公司总工及各副总师负责保障上级专家会诊期间专家和大黄山煤矿对口衔接工作。
(5)安检部负责对专家会诊提出的问题,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梳理下发至各职能部室并监督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
一、矿井基本情况
大黄山煤矿创建于1958年,位于天山北麓的阜康市境内,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直属企业。为深化企业改革,2007通过改制与河南义煤集团合作组建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通过整合重组,公司成为百花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1873万元,义煤集团持有股份10718万元,占49%,百花村持有股份11155万元,占51%。
大黄山煤矿原煤核定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矿区煤层赋存稳定,资源条件好,总储量约8800万吨。矿区范围内除北大槽、米尺槽煤层煤质属1/3焦煤外,其余煤层均属优质45号气煤,具有低~特低灰份、特低硫、中高发热量、高~富含焦油、粘结性强、可选性良好等特点(主要理化指标:内在灰份≤5%,硫份0.32%,磷0.01%,挥发份35%,粘结指数90),其工业用途广泛,可直接生产铁合金焦,经配煤后也可生产冶金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大黄山煤矿位于阜康市以东60km,西距乌鲁木齐市120km,行政区划属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管辖。
地理座标为: 东经 88゜37′15″~88゜40′15″;
北纬 44゜01′30″~44゜03′00″。
中心地理坐标:东经 88゜38′45″;
北纬 44゜02′15″。
乌鲁木齐—奇台公路和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均从井田以北6km处通过,自乌奇公路有沥青公路通往矿区,大黄山煤矿有沥清公路相通,煤矿至小黄山火车站约50km,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一)矿井发展史
1958年5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舞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发出了“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的指示,并制定了具体指标----钢产量在上年度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于是,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
兵团和农六师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自治区的发展钢铁生产计划,作出了与其相应的实施计划,大黄山煤矿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大黄山煤矿的前身是农六师大黄山钢铁厂,而钢铁厂的基础则是农六师党委为响应党中央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而组建的农六师钢铁生产大队。钢铁大队于1958年5月进驻大黄山地区,进行土法炼焦。同年9月,兵团召开钢铁“五定”会议,决定钢铁生产改土为洋,在大黄山兴建28m?小高炉,由农六师负责筹备,小高炉于同年11月1日破土动工,次年3月底竣工,4月1日正式投产。同年(1959年)5月26日农六师正式颁布《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六师钢铁厂成立的命令》,钢铁厂正式宣告成立。钢铁厂辖区3.5平方公里,人口518人。
1969年7月7日兵团党委决定:大黄山钢铁厂改为“农六师第二煤矿”。1975年4月20日兵团建制撤销,大黄山煤矿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领导,成为州的直属企业,更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大黄山煤矿, 2007年1月17日由农六师国资公司和全国五百强企业之一的河南义煤集团股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3月百花村股份重组完成后,公司为百花村控股子公司。公司是新疆煤焦基地之一,是兵团能源行业的骨干企业。
1981年兵团建制恢复,次年4月1日又恢复了农六师建制,大黄山煤矿回归兵团农六师,昌吉州大黄山煤矿的名称也随之更名为农六师大黄山煤矿。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农六师大黄山煤矿已经走过了艰辛、曲折、胜利的50多个春秋,半个世纪以来,冷暖晴雨,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大黄山煤矿从原来的26人进山勘察、找矿,已发展到拥有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土家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瑶族等9个名族组成的大家庭,共3110人,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土炉炼铁,发展为高炉炼铁。煤炭生产由初建时期的人挖肩挑的浅层开采,发展为现在的机械化深层开采,两口现代化的煤井年产量可达160万吨,现代化的炼焦炉代替了“土法炼铁”,70型焦化炉在体制改革后,虽已成为股份制企业,但它仍是大黄山煤矿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经济效益50年来有起有伏,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改革改制,经济效益与日俱增,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253万元,销售收入达19771万元,实现利润650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3.2万元。
随着生产的发展,大黄山煤矿人性化程度也随之日益提升。教育、医疗卫生、职工住房、自然环境都焕然一新。
大黄山煤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拥有10亿元的固定资产的现代化企业,确实来之不易。它是为之奋斗的煤矿三代人汗水鲜血交融的结晶。
50多个春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瞬间而已。然而对大黄山人来说则是漫长艰苦的。50多年来,大黄山煤矿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受挫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五个阶段进程中。有喜有忧,有辉煌有挫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成绩始终是主流,即使是严重的失误,也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借鉴,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善于从历史的进程中吸取营养而又向前看的人,才是勇于进取的开拓者和成功者。
往事堪回首,发展激人心。半个世纪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而艰苦的,一代又一代大黄山人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决心将重重困难踩在了脚下。而今一副如诗如画的锦绣图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近几年来,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既往开发,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利用的方针和“科学管理、安全高效、改革创新、强企富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安全按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增长,矿区面貌一年比一年改观,职工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公司党委的发展生产的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以及职工福利生活设施的建设。
(二) 矿井概述
1、地形地貌(地形气候及地震)
(1)地形地貌
该井田位于天山北麓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不大,但切割细碎,地势南高北低,海拔标高一般在+1000~+1100m之间,最高点+1145.40m,最低点+925.0m,相对高差一般50~100m,最大绝对高差220.40m。
(2)河流、湖泊
矿区内有一条常年性河流—黄山河,发源于博格达山雪峰,由南向北贯穿井田中部,1993年6月~7月洪水期月径流量144.0~148.2km3, 12月至翌年1月枯水期月径流量仅20~22km3,黄山河年径流总量仅801km3。
(3)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干燥寒冷,每年6~8月为雨季,以阵雨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仅有205.0mm,年最大降水量仅有337.3mm,日最大降水量64mm。年平均蒸发量1578.7mm,年最大蒸发量1702.5mm,7月份平均气温+25.8℃,最高气温达41.5℃,1月份平均气温-16.7℃,最低气温-37℃。11月至翌年4月为积雪期,积雪期130~150d,平均积雪深度19cm,最大积雪深度33cm,最大冻土深度121cm。4~5月为多风期,一般风力3~4级,最大风力可达7级,夏季主导风向东南,最大风速12m/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最大风速13m/s。
井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震带上,曾发生过4.7级地震,小地震时有发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矿井资源/储量
井田向斜北翼参与地质资源量计算的有可采煤层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五尺槽、四尺槽、米尺槽、中大槽、八尺槽。其中:五尺槽厚度1.32~2.26m,平均厚度1.78m,含0.18m夹矸一层;四尺槽厚度1.4~1.88m,平均厚度1.65m,含0.28m夹矸一层,距五尺槽平均70m;米尺槽厚度为1.10~1.84m,平均厚度1.50m,含0.27m夹矸1~2层,距四尺槽20~55m;中大槽厚度为16.9~56.07m,平均厚度25.12m,无夹矸,距米尺槽30~65m;八尺槽厚度为2.35~7.69m,平均4.20m,无夹矸,距中大槽8~20m。矿井总资源储量为6795.89万吨,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2149.47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2009.83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636.59万吨,另估算预测资源量(334)2045.41万吨。
(1)井田境界
农六师大黄山煤矿一号井设计井田境界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6500000813090)所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其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1。
井田东西走向长3.507km,南北宽1.566km,井田面积5.4914km2。
(2)储量
井田地质资源量计算范围与井田境界相同,井田范围内有可采煤层5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五尺槽、四尺槽、米尺槽、中大槽、八尺槽。
根据 “新国土资储备字[2007]164号” 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和“新国土资储评[2007]164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井田内地质资源量见表
矿井地质储量表 单位:Mt
3、地质条件 (1)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及第四系(Q) 1)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 八道湾组含煤地层为一套河湖泥炭沼泽相碎屑岩沉积,在井田内呈东西向展布,厚度560~650m,可见煤6~11层,地层划分为三个含煤段。 含主要煤层段(J1b1):出露于矿区南北两侧,由河流相-湖滨三角洲相-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旋回组成,地层厚度180.0~202.0m,该段出露于井田南北两侧,主要岩性为深灰、灰白色中粗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互层,自下而上有尺八槽、三尺槽、八尺槽、中大槽4层煤,其中八尺槽、中大槽煤层最稳定。中大槽煤层厚度一般在20~30m,向斜轴部(CKⅧ-6)煤层厚可达56.07m,为井田主采煤层。含煤系数12.3%~34.9%,平均为17.6%。与下伏三叠系小泉沟群郝家沟组呈假整合接触。 含次要煤层段(J1b2):出露于矿区中南部和中北部,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展布,由河流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旋回组成,地层厚度121.0~188.7m,中西部厚,东部薄。主要岩性为浅灰、灰黄色砾岩、砂砾岩、砂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该段有米尺槽、四尺槽、五尺槽3层煤,其中五尺槽煤层层位、厚度较稳定,而米尺槽、四尺槽局部尖灭。该段含煤系数0.7%~3.9%。 含不稳定煤层段(J1b3):出露于矿区中部(倒转向斜轴部),近东西向延伸,为滨浅湖相、沼泽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地层厚度250.0m,主要岩性为灰色泥岩、含砂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浅灰、灰白色细砂岩、粗砂岩。中、上部夹有较多的不稳定或极不稳定薄煤层及炭质泥岩,薄煤层厚度大部分为0.1m,局部厚1~2.97m,时而变薄尖灭,含煤系数为0.46%~2.05%。 2)新生界第四系(Q3-4) 主要分布于黄山河河床,为冲洪积砂砾石层,地层厚度4.5~12.37m,此外分布在山顶、凹地及河流阶地上的黄土层厚度5~20m,在黄土层下还有一层厚2~10m的冲洪积砂砾石层。 (2)构造 井田内地质构造简单,倒转向斜是区内唯一的褶曲构造,轴向近东西,东端转向南东115°,轴面倾向南,倾角52°~69°,中部较缓,东、西部较陡。总体形象向系撒开,向东收敛并翘起,至井田外潘家台子附近转折封闭。 井田位于倒转向斜北翼,向斜北翼为正常翼,倾向南,倾角25°~42°,西部陡,中部缓,Ⅷ线以东渐变为20°左右。南翼为倒转翼,倾向南,倾角50°~87°,中部较东、西部略缓,向斜轴部为八道湾组含不稳定煤层段(J1b3),向斜两翼依次为八道湾组含次要煤层段(J1b2)、含主要煤层段(J1b1)及上三叠统郝家沟组(T3h)地层。 井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井田外南部有3条较大的近于平行的平推断层,F1断层长度约1500m,断层走向310°~315°,为北东盘移向西北,南西盘推向东南,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85°~90°,水平断距100~150m,垂深断距200~300m,切割了向斜轴部及南翼之煤岩层。F2断层长度约750m,断层走向305°~320°,为北东盘移向西北,南西盘推向东南,断层面倾向东北,断层面近于直立,倾角85°~90°,水平断距70~100m,垂深断距150~200m,该断层仅切割了南翼煤层和岩层。F3断层长度1850m,断层走向305°~315°,为北东盘移向西北,南西盘推向东南,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85°~90°,水平断距150~250m,垂深断距200~300m,该断层仅切割了南翼煤层和岩层。故这三条断层对向斜南翼煤层开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对本井田先期开采地段的开拓均无影响。 除上述地质报告提供的构造外,矿井生产期间在西翼CKⅦ-3孔与副斜井之间,副斜井向西翼开采时发现有一走向北东60°的平推断层,断层长约200m,断距110m左右,南盘移向东北,北盘移向西南,八尺槽及中大槽煤层在原+820m水平以上被断开,对本井田西翼开采具有一定影响。 4、煤层及煤质 (1) 煤层 井田内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共含煤6~11层,其中全井田可采和大部分可采煤层5层,可采煤层厚度一般0.97~26.31m,平均总可采厚度37.08m,煤层平均倾角50°。自上而下为:五尺槽、四尺槽、米尺槽、中大槽、八尺槽,其中中大槽煤层厚度、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占全井田煤炭总资源/储量的78%,为井田主采煤层;五尺槽、八尺槽煤层厚度、层位稳定,为井田可采煤层;四尺槽、米尺槽为较稳定的大部分可采煤层。 1)五尺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2)的最上部,煤层厚度0.96~2.26m,平均1.54m,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煤层结构较复杂,含1层0.19~0.47m厚的炭质泥岩夹矸,局部有2~3层夹矸,为矿井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为浅灰色粉砂岩。 2)四尺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2)的中部,煤层厚度1.13~1.88m,平均1.34m,该煤层厚度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该煤层在向斜南翼不存在,煤层结构较复杂,局部含1层0.15~0.25m厚的泥岩、炭质泥岩夹矸,为矿井大部分可采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为浅灰色粉砂岩。与上部五尺槽煤层间距52~95m,平均70m。 3)米尺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2)的下部,煤层厚度1.0~2.49m,平均1.63m,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煤层在向斜南翼不稳定,煤层结构较复杂,含1层0.06~0.27m厚的夹矸,局部含2层夹矸,为矿井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为浅灰色粉砂岩。与上部四尺槽煤层间距20~55m,平均30m。 4)中大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1)的上部,煤层厚度19.67~56.07m,平均25.12m,煤层结构简单,基本不含夹矸,仅局部含有1层0.15m厚炭质泥岩夹矸,为全矿井可采稳定煤层,煤层往深部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在地表已基本火烧,火烧深度已达150m左右。与上部米尺槽煤层间距30~65m。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砾砂岩,由西向东(Ⅵ线到Ⅷ线)由泥质粉砂岩变为砂砾岩。底板为粉砂岩、炭质泥岩、细砂岩。该煤层在地表已基本火烧,据生产井资料,一号井+820m标高西端已因煤层烧变而终止开采,东部2号孔控制的火烧深度已达150m左右。 5)八尺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1)的中上部,煤层厚度2.35~7.69m,平均4.20m,该煤层厚度自西向东明显变厚,不含或极少含有夹矸,结构简单,为矿井可采稳定煤层。与上部中大槽煤层间距8~20m。 煤层顶板多为细砂岩、中粗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 6)三尺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1)的中下部,煤层厚度0.45~3.43m,该煤层厚度自西向东明显变厚,不含或极少含有夹矸,结构简单,为矿井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与上部八尺槽煤层间距33~43m。 7)尺八槽煤层:位于含主要煤层段(J1b1)的下部,煤层厚度1.07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矿井不可采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与上部三尺槽煤层间距8~13m。 (2)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各开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煤呈亮黑色,少数为沥青状光泽,节理发育,性脆、条带状或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平整或贝壳状,参差状。 2)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工业分析,主要可采煤层工业分析结果见表1-5-1。 煤的有害元素:煤中的有害元素主要指硫和磷,影响焦碳质量;矿井的硫分、磷分特低,完全满足炼焦配煤质量要求。详见表。
所开采各煤层的煤均具有低-特低灰分、特低硫、中高发热量、高—富含焦油,粘结性强,可选性良好等特点。其工业用途较广泛,建议原煤采用跳汰浮选选煤工艺,进行洗选加工。洗精煤可直接生产铁合金焦,经配煤后也可生产冶金焦。 5、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31.5617Mt,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设计服务年限为37.7a。 6、管理机构及职工队伍情况 (1)管理机构 1)公司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 组 长:李丁夫 副组长:赵军峰 崔景民 苟战荣 吴中 组 员:刘如明 陈 朝 谭成殿 徐玉喜 向良文 何国顺 冉景荣 刘 林 田逢贵 李际领 李富景 陈凯军 李爱强 组织机构职责 公司生产副总兼大黄山煤矿矿长李丁夫:全面负责大黄山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 公司安全副总赵军峰:全面负责矿井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工作。 公司机电副总崔景民:全面负责矿井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生产副矿长兼调度室主任苟战荣:负责协调好矿井采掘面的各项工作;负责+735、+733采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总工吴中:全面负责大黄山煤矿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 地测副总兼生产技术部部长刘如明:组织制定采面顶板预裂、煤体预裂方案措施,采掘面推进情况与相邻巷道位置情况标示及生产管理工作。 通风副总兼通风部部长陈朝:负责协助组长做好采掘面通风、瓦斯抽放管理工作,同时组织编制和审定方案、措施,监督措施落实。 安监部部长谭成殿:负责矿井采掘面瓦斯治理措施执行情况安全检查和制度措施落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负责采面指定地点取样及救护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救护队时刻处于战备状态。 机电部部长徐玉喜:协助副组长崔景明工作,全面负责矿井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通风队队长向良文:负责矿井瓦斯抽放钻孔的实施;防灭火、防尘工作的实施;矿井瓦斯设施、通风设施维护及保养工作。 大黄山煤矿综掘队队长何国顺、冉景荣:负责掘进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机运队队长刘林:负责运输线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综采队队长田逢贵、李际领:负责+735采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综采队队长李际领:负责+733采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大黄山煤矿防突队队长李富景:负责矿井瓦斯抽放钻孔的实施;防灭火、防尘工作的实施;矿井瓦斯设施、通风设施维护及保养工作。 调度室副主任陈凯军:协助副组长苟战荣工作,负责矿井各项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以及气体变化趋势的监测分析。 大黄山煤矿防突科科长李爱强:负责大黄山煤矿日常防突工作。 (2)职工队伍情况 公司在册人数截止到2012年6月为118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有210,占在册人员的18%,煤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为:12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与西安科技大学合办工程硕士28人。 (三)近三年的安全生产状况 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从2009年至2011年来,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效主要是完成现有100万吨/年生产能力规模矿井技改,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从2009年元月至2011年12月底合理组织生产,累计生产原煤260万吨,提取、使用安全费用资金3900万元。靠的是管理制度的完善、责任落实到位,以及全矿上下齐抓共管安全理念和意识。在近三年中矿井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制定印发了《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一通三防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化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顶板管理制度》、《地测防治水管理制度》等。 (2)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 重点抓好瓦斯治理工作,完善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从2009年至2011年大黄山在地面新建瓦斯泵站安装2台 500m3/小时泵;井下分别在+780西、+772、+733八尺西风门、+600八尺巷等地各装有一台90m3/小时泵,对大黄山煤矿进行瓦斯抽采。地面至井下主管路均使用Φ500mm的管路,各水平至主管路均使用Φ377mm的管路进行瓦斯抽放。优化了矿井各瓦斯抽放管路,实现了大黄山煤矿各采掘面瓦斯抽采达标,确保了安全生产。 (3)强化防治水工作,完成了对老空区探放水工作,消除了矿井水害威胁。 (4)完善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无限小灵通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程控通讯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保证了各系统的正常运行。 (5)强化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 每月由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小组对大黄山煤矿进行2次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巡查,月底进行一次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年底评比。确保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大黄山煤矿现正积极准备力争在2012年实现一级量标准化矿井。从2009年至2011年累积共下发安全质量标准化隐患1895条,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6)从严遏制“三违”行为 不断完善修改“三违”的处罚,抓考核、抓落实抓兑现,坚决做到重处三违。从2009年至2011年底累积共查处违章违纪137起236人次,并将查处违章人员已停工学习“过七关”。已开罚款单327份,总额410450元。 (7)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近年来大黄山逐步完善了员工培训体系。采用校企联合委培员工185人、外出培训87人次、每年度特殊工种培训复训385人次、每年度矿井全员培训928人次、每年度管理干部安全资格证培训复训132人次、新工人三级培训305人次(包括外包施工队),实现了员工培训率100%、考试合格率100%。 二、自查情况 1.安全机构及管理 1.1企业及矿井设置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及管理通风、瓦斯抽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冲击地压、防治水患等灾害的职能机构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大黄山豫新公司设有调度室、安检部、生产部、机电部、通风部等部门负责公司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安检部设有部长一人,副主任科员两人,科员8人。 2、生产部设有部长一人、副部长2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11人。 3、机电部设有部长一人,副部长4人,科员11人, 4、通风部设有部长一人,副部长2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7人。 5、调度室设有主任1人,副主任2人,调度员7人。 各职能部室人员配备情况:
附:特殊工种取证情况。
1.2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兵、师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及要求,我公司制定了《大黄山豫新煤业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大黄山豫新公司干部值班管理规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等18项管理制度,并有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落实。
1.3 2010年以来累计死亡3人及以上矿井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情况。
大黄山煤矿多年来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未发生死亡3人的事故。
2.安全投入
2.1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使用情况;
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按照规定严格提取安全费用。从2009年至2011年吨煤安全费用按8元提取,累积共提取安全费用2241余万元。主要用于矿井主要通风机及配套设施的更新改造,通风系统优化和改造工程;建立、完善和改造矿井瓦斯监测系统与抽放系统的设备和设施;完善和改造矿井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支出;建立完善和改造矿井防灭火系统所需的工程和设备,防灭火束管系统;建立完善和改造矿井综合防尘系统所需的工程和设施,防尘注水设备;完善和改造矿井排水系统的主要工程、主要设备、管道及电缆;注浆站所需的主要设备及配套设施;帷幕截流工程;矿井水文地质补勘工程;矿井其他防治水工程;完善和改造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完善和改造矿井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主副井运输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顶板观测所需的各种设备仪器仪表;井下水平、采区运输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改治理、监控等;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投入及维修保养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支出;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从2009年至2011年以上21项累积共支出安全费用2861万元。另在2011年购买井下移动式避难舱4套,修建永久避难洞室1个共计支出1400万元。从2009年至2011年合计支出安全费用4261万元。
在2012年为加大大黄山煤矿安全全投入,公司另增加瓦斯治理费用项目,现大黄山煤矿瓦斯治理费用与安全费增至吨煤提取50元。
2.2安全投入满足矿井灾害治理、安全生产的需要。
附:2009年至2011年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表
3.开拓开采
大黄山煤矿由农六师于1958年建井, 1972年改造为15万吨/年的正规生产矿井。2005年该扩建为60万吨/矿井,2010年经申报审批为100万吨/矿井。
大黄山煤矿一号井采用一对斜井开拓方式,并以公路为界形成了主、副井各自的工业场地。现有井筒有主斜井、副斜井、皮带斜井、东风井和西风井。设计利用这5个井口,主井改为猴车行人井,在+780水平以下再布设一部猴车;皮带斜井从+600水平至地面采用二台皮带机运输;副井延伸到+600水平,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担任下料、提矸、升降人员和设备;东风井和西风井仍作回风井。
现设计开采水平为+600水平,依据井筒和河床煤柱采用东西两翼布置(东西各布置一个采面),每个采面按照一定区段高布置工作面。
本矿井为技改后矿井,现阶段采区巷道利用井筒和工作面上下巷构成运输、通风系统,如东翼布置有专用集中回风巷,西翼利用西风井回风形成回风系统;如+733八尺面、+735采面工作面采用机轨合一布置、利用皮带斜井形成运煤系统;如利用副井筒与+735采面回风巷、+733八尺面+810巷形成运料系统。中大煤层采用放顶煤开采,布置有专用工艺巷。
矿井主要开采中大槽煤层,八尺槽煤层配比开采,同一水平先开采中大槽煤层再开采八尺槽煤层。现在八尺煤层东翼已开采至+733m标高(+733八尺采面),西翼开采在+847m标高(+847m以上为仓储式开采空区)。中大煤层东翼开采至+733m标高(+733m以上为采空区),西翼开采区段在+735m至+770m,+770m以上为仓储式采空区。
由于中大和八尺槽煤质差异因素,现分别在中大和八尺槽布置回采工作面配煤开采,东翼为八尺槽煤层+733八尺综采工作面,西翼为+735中大综采工作面。
本矿井依据八尺和中大煤层各采用一回采、一准备方式,即现在的+733八尺东翼采面和+735中大西翼采面配比回采,八尺、中大掘面按照一面两掘布置,其中中大工作面在施工工艺巷时视情况滞后掘进一条巷道。开拓掘进工程,主要为+600水平车场、副井筒延伸、猴车下山及皮带巷延伸工程,同时掘进工作面数量为3个,目前井筒已基本完成,现井筒、车场在进行支护、设备安装工作,在后期施工中开拓同时布置两个掘面。
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设备情况,733八尺综采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工艺,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中大综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斜切分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两巷超前预爆破弱化顶板及顶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注氮和黄泥注浆处理采空区。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回采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加回采煤量,节约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综放开采技术有着高产、高效和安全的综合优势,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技术。
生产、准备情况:目前布置的两个工作面均为新开工作面,按照年产100万吨、中大与八尺采面煤量2:1分配,不含掘进煤量, +735中大采面和+733八尺采面回采年限如下: +735采面可回采至2014年3月转入+708中大东翼准备回采面;+733八尺采面可回采至2015年7月。
东翼+708中大采面下巷施工完毕,切眼已到位,上巷计划6个月完成后形成采面;西翼+708中大采面下巷施工完毕,目前主要作为瓦斯抽放巷。
本矿综放工作面已回采7年,已回采4个区段工作面,回采率控制较为稳定(达到80%)。现在矿井两个工作面同时配比回采,工作面一般采用两班生产一班检修,当班次最多工作人员数量为25人;掘进工作面当班次最多工作人员数量为8人,同时掘进的工作面为4个。
矿井开拓(+600水平)现已基本完成,处于安装阶段,准备面初步形成,故而采掘接替合理。“三个煤量”比例关系符合设计要求规定,具体如下:
开拓煤量:依据+600水平完成情况、矿井东西边界及其井筒、河床煤柱、井筒西翼断层布置情况。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长度,m;
M--开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其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永久煤柱、临时煤柱等其他损失量,t;
K--采区采出率;
Q开八尺=(1150×400×2×1.3×0.75-Q区段煤柱损失量)+(1400×300×4.5×1.3×0.75- Q区段煤柱损失量)=(897000-35000)+(1842750-50000)=2654750t
Q开中大=(1100×270×23×1.3×0.70- Q区段煤柱损失量)+(1000×260×23×1.3×0.70- Q区段煤柱损失量)==11008010t
说明:以上除掉井筒、断层、河床损失量;
从以上数据及其矿井核定能力,开拓煤量可以服务14年。
准备煤量:Q准=(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倾向平均长度,m;
M--开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Q准中大=(1000×70×16×1.3×0.70- Q区段煤柱损失量)+(1200×88×12×1.3×0.70- Q区段煤柱损失量)=1019200+1053152=2072352t
从以上数据及其矿井核定能力,准备煤量可以服务2年。
从以上开拓、准备、回采三量分析,本矿井采掘接替合理。从利用井筒和开拓、准备布置,矿井不存在剃头开采、不合理下山开采;从利用接替时限分析和工作面实际布置,掘面、采面不存在临近煤层的破坏或异常动力现象,不存在孤岛开采和应力高度集中开采。
4.通风系统
大黄山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主要通风机通风方法为全负压机械抽出式通风。主、副井、提人斜井进风,东翼和西翼采区风井回风。
矿井东风井目前安装FBCDZ54-8-№23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额定功率2×185kw,风量4980~7800m3/min,风压1190~3030Pa。西风井安装BDK54-8-NO20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额定功率2×110kw,风量2520~5580m3/min,风压625~2361Pa。
4.1 通风设备
4.1.1地面通风设备(主要通风机):
1、东风井风机型号FBDCZ54-8-NO23(185*2kw、Q=4980 -7800m3/min、P=1190-3030Pa)。现运行南侧风机,风机运行正常。电压: 420 V 、电流:130-160A 、频率:40Hz 、负压:138mmH2O、轴承温度55-78℃ 、 电机温度69-96 ℃,备用北侧风机完好。
2、西风井风机型号BDK54—6—№20型对旋式轴流通风机(110*2kw、Q=2560 -5580m3/min)。现运行东侧风机,风机运行正常。电压:400 V 、电流:123-98A、频率:45 Hz、 负压:80mmH2O、 轴承温度67-73℃、电机温度80-91 ℃,备用风机西侧完好。
4.1.2井下通风设备(局部通风机):
1、772风机型号FBD No7的局扇,备用2×30kw风机、额定风量为230-630m3/min,专用风机FBD No7的局扇,2×30kw风机。风机安装地点:+772中大顶板巷。
2、+708底板巷掘面风机型号FBD No7的局扇,2×45kw风机、额定风量为500-800m3/min。风机安装地点+733中大顶板东。
3、+708底板巷掘面风机型号FBD No7的局扇,备用2×30kw风机、额定风量为260-630m3/min。风机安装地点+708底板猴车下山以西处。
4、+690副井延伸工作面风机型号FBD No7的局扇,2×15kw风机、额定风量为170-380m3/min。已停止运行。+733八尺风机型号FBD No7的局扇,2×45kw风机、额定风量为500-800m3/min。风机安装地点+733八尺东石门以东。此处均压风机已停止运行。+780八尺东风机型号FBD No7的局扇,备用2×30kw风机、额定风量为260-630m3/min。风机安装地点+780八尺东21号上山以西处。此处均压风机已停止运行。
4.2主要井巷供风量及矿井需风量
一、矿井风量的计算及分配: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计算
Q矿进=4×N×K矿通 m3/min
Q矿进=4×200×1.25=1000.2m3/min=8.25m3/s
式中:Q——矿井所需的总进风量,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N=200人
4——《规程》规定井下工作人员的供风标准,m3/min。即井下每一工作地点,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都不得少于4m3。
K矿通 —— 矿井通风系数,K矿通=1.25
2、按采煤、掘进、峒室及其它独立用风地点实际需求风量总和计算,即:
Q矿进=(∑Q采+∑Q掘+∑Q硐+∑Q其他)K矿通。
式中∑Q采——采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掘——掘进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硐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其他——矿井除了采煤、掘进和硐室地点外的其他井巷需要进行通风的风量总和,m3/min;
回采工作面需要风量
(1)733-810八尺采面
①按回采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计算
Q采=4×N=4×40=160m3/min=2.67m3/s
式中:N一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②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H4×k采通, m3/min;
Q采=100×4.42×1.6=707.2m3/min=11.79m3/s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qCH4——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采通————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机采工作面K采通取1.6;
根据2011年9月份瓦斯鉴定过程中测定,+733-810八尺采面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4.42m3/min。
③按回采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采S采K w ×Kw长 m3/min;
Q采=60×0.9×10×1.1=594m3/min=9.9m3/s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 m/s;
按照良好的劳动气象条件和工作面实际温度,风速取1.1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m2
K w长-----工作面长度系数
K w高-----工作面长度系数
④按风速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4m/s要求进行验算。即回采工作面应满足:
Q采≥60×0.25S 采=60×10×0.25=150m3/min=2.5m3/s;Q采≤60×4S 采=60×10×4=2400m3/min=40m3/s;
式中——S 采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 m2。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733-810八尺采煤工作面风量取11.79m3/s
(2)+735工作面
①按回采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计算
Q采=4×N=4×40=160 m3/min=2.67m3/s
式中:N一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②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H4×k采通, m3/min;
Q采=100×4.5×1.6=720m3/min=12m3/s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qCH4——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采通————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机采工作面K采通取1.6;
根据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测定,+735中大不含抽放量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4.5m3/min。
③按回采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采S采K w ×Kw长 m3/min;
Q采=60×0.9×10×0.9=486m3/min=8.1m3/s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 m/s;
按照良好的劳动气象条件和工作面实际温度,风速取0.9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m2
K w长-----工作面长度系数
K w高-----工作面长度系数
④按风速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4m/s要求进行验算。即回采工作面应满足:
Q采≥60×0.25S 采=60×10×0.25=150m3/min=2.5m3/s;Q采≤60×4S 采=60×10×4=2400m3/min=40m3/s;
式中——S 采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 m2。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735中大备用工作面风量取12m3/s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两个回采面Q采=23.79m3/s
(二)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1)+708中大底板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根据2011年9月份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实地测定:+708底板巷掘进面瓦斯绝对涌出量2.08m3/min。(机掘)
Q掘=100×qCH4×K掘通
Q掘=2.08×100×2=416m3/min
②按局扇吸风量计算
Q掘=Q局I+15s
Q掘=800+1×15×10 =950 m3/min
式中: Q局一局部通风机最高风量800 m3/min、工作面配备45KW*2的对旋风机(500-800 m3/min)
I一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扇台数
S—回风净断面
3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员计算
Q掘=4×N m3/min
4×6=24m3/min=0.4m3/s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员,m3/min;
4按风速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巷掘进工作面风量应满足:
按最小风速验算、掘进工作面最小风量
Q掘>60×0.25S 掘
Q掘>60×0.25×10 =Q掘>150 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掘进工作面最大风量
Q掘<60×4S 掘
Q掘<60×4×10 =Q掘<2400 m3/min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708中大底板掘进工作面风量取416m3/min
风机口供风950 m3/min
(2)+810八尺东掘工作面所需风量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根据2010年8月份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实地测定:+780八尺掘进面瓦斯绝对涌出量0.6m3/min。
Q掘=100×qCH4×K掘通
Q掘=0.6×100×2=120m3/min
S—回风净断面
②按炸药量计算
Q掘=25×AW=25×10=250 m3/min
式中: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
AW—掘进工作面放炮一次使用最大炸药量kg
③按局扇吸风量计算
Q掘=Q局I+15s
Q掘=300+15×5 =375 m3/min
式中: Q局一局部通风机最高吸风量300 m3/min、工作面配备15*2的对旋风机(170-380 m3/min)
I一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扇台数
S—回风净断面
4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员计算
Q掘=4×N m3/min
4×6=24m3/min=0.4m3/s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员,m3/min;
⑤按风速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巷掘进工作面风量应满足:
按最小风速验算、煤巷掘进工作面最小风量
Q掘>60×0.25S 掘
Q掘>60×0.25×5 =Q掘>75 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掘进工作面最大风量
Q掘<60×4S 掘
Q掘<60×4×5 =Q掘<1200 m3/min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810八尺东掘进工作面风量取250m3/min
风机口供风375 m3/min
(4)副井延伸工作面所需风量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根据2010年8月份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实地测定:+690八尺掘进面瓦斯绝对涌出量0.80m3/min。
Q掘=100×qCH4×K掘通
Q掘=0.8×100×2=160m3/min
S—回风净断面
②按炸药量计算
Q掘=25×AW=25×10=250 m3/min
式中:25—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
AW—掘进工作面放炮一次使用最大炸药量kg
③按局扇吸风量计算
Q掘=Q局I+15s
Q掘=380+15×10 =530 m3/min
式中: Q局一局部通风机最高吸风量380 m3/min、工作面配备15*2的对旋风机(260-500 m3/min)
I一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扇台数
S—回风净断面
4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员计算
Q掘=4×N m3/min
4×6=24m3/min=0.4m3/s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员,m3/min;
⑤按风速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巷掘进工作面风量应满足:
按最小风速验算、岩巷掘进工作面最小风量
Q掘>60×0.15S 掘
Q掘>60×0.15×10 =Q掘>90 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掘进工作面最大风量
Q掘<60×4S 掘
Q掘<60×4×10 =Q掘<2400 m3/min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副井延伸掘进工作面风量取250m3/min.风机口供风530m3/min
∑Q掘= Q708底板巷+Q副井延伸+Q810八尺=950+530+530=20103/min
(三)硐室的需风量
根据实际经验火工品库需要风量60 m3/min,充电硐室需风量80 m3/min.
∑Q硐=140 m3/min
(四)其他巷道需风量按瓦斯涌出计算
Q其他=100×q其他×K
Q其他=100×1.2×1.2=144 m3/min
式中:q其他一其他巷道绝对瓦斯涌出量1.2 m3/min
式中:k一其他巷道绝对瓦斯涌出量不均衡的风量系数,取值1.2-1.3
100—其他巷道中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所换算的常数
按其风速验算
Q掘>15S其
Q掘>9×8.5 =Q掘>76.5 m3/min
二、矿井最大总进风量
Q矿进=(Q采+ Q掘+Q硐 +Q其他)×K矿通
=(23.79m3/s+49.58m3/s+2.3m3/s+2.4m3/s) ×1.5=117.11 m3/S = 7026.6m3/min。
三、矿井风量分配
一)东风井通风系统(3135m3/min)
1.+733-810八尺东翼回采工作面:650m3/min
2.+708底板巷掘面: 950 m3/min
3.+810八尺: 375 m3/min
4.猴车下山: 590 m3/min
5.炸药库房: 100m3/min
6. 充电房: 120m3/min
7.四水平轨道上山: 100m3/min
7.+733东翼2号上山 100m3/min
8.+733集中回风上山 150m3/min
上一篇: 周边煤矿及废弃老空积水防治措施
下一篇: 宽沟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措施